Page 109 - 安防19年1月刊
P. 109

驾驶”的标准,而对于人体疲劳状态目前没有标准,                      系统研究分析后得出:若驾驶人能在事故发生前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应用生物技术,分析生理指标信号,判断疲劳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早1秒钟意识到会有交通事故发生,并采取相应的正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度,智能动态监管,做出是否及时停车的决定。目前                      确措施,则绝大多数事故都可能避免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正在研发疲劳报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警手环、双目视频分析仪、方向盘疲劳预警膜。建议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国家层面研究制定基于生理指标的疲劳度客观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价标准,制定疲劳度实时评估设备认定标准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情绪稳定能力的检测。对于正常营运的重点车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辆驾驶人,在平时的管理环节,由于没有对驾驶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▲图2:引入驾驶倾向性的汽车安全驾驶预警系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情绪的检测,增加了特殊环境下驾驶行为的不确定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性。情绪不稳定的驾驶人不应驾驶重点车辆,目前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前山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具有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东理工大学交通与车辆工程学院在情绪检测研究方                       熟的驾驶倾向研究成果,可以推广应用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面,借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,持续研究多年,取得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睡眠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综合征(SAHS)的检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阶段行研究成果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测。其症状是白天嗜睡,易疲劳,甚至在驾驶中出现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驾驶倾向分析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精神空白,打瞌睡。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、欧洲、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洲,已经把SAHS检查作为重点车辆驾驶人的每年必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检项目。我国一些专家教授也认为睡眠呼吸暂停及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低通气综合症若不及时治疗,会成为“马路杀手”,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应该借鉴欧美国家的监管模式,通过立法立规对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点车辆驾驶人进行SAHS病症普查、管理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除了加强对重点车辆驾驶人的动态全方位监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▲图1:传统的安全警告系统的结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之外,建议出台相关鼓励政策,强制推动已生产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点车辆安装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事故主动预防装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据国际、国内一些学者的研究,驾驶人的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置,提高新生产车辆安全技术性能,把保障行车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理-心理特性与交通安全是密切相关的,其中心理特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的新技术在重点车辆安全管理领域先行试点、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性是比生理特性更重要的影响驾驶员行为的因素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应用,逐步建立健全重点车辆及驾驶人智能化监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驾驶人的生理-心理特性包括性别、年龄、驾龄、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测、自动化预警、主动化预防的科技监管体系,有效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车经验、个性、驾驶倾向性等指标,并且性别、年龄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驾龄、行车经验以及个性的差异所导致的驾驶行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差异,通常都可以归纳反映到驾驶倾向性差异上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者单位:山东淄博交警支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通过驾驶倾向性分析来控制驾驶人行为,依旧是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汽车行驶安全的主动因素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德国奔驰公司的专家们在对各类交通事故进行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9第四届深圳国际无人机展览会(2019.6.20-22 深圳会展中心) www.china-drone.com.cn  93




          ᇆିࢌ๙ JOE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ྒ௹၂
   104   105   106   107   108   109   110   111   112   113   114